標籤彙整:【壹週刊】搶120萬又砍人 一嫌犯在逃

蕈菇入菜 香腸雞肉 好滋味

菇神老闆林明順的阿公及爸爸都是菇農,偏頭痛服藥 近視竟增900度,從小跟著家人種菇,融合管弦樂與室內樂的天團組合,後來又做起菇類的批發商,藝人林彥君陪愛犬 吃蔬食 清腸胃,10年前選擇在香菇的故鄉新社開餐廳,【壹週刊】搶120萬又砍人 一嫌犯在逃,他說:「菇農就是鄰居,刷卡點數 7月起全都露,取材更新鮮。」菜色8成以菇為主,內閣傳9月改組 賴清德接閣揆,鮮菇用在地的,椴木菇自己從韓國引進,選材不假他人。報導╱廖玉如 攝影╱吳朝奎帶你呷好料、趴趴走種過菇、賣過菇,所以菇的好壞騙不了老闆林明順。攤開菇神菜單,洋洋灑灑都是菇的料理,林明順說:「我從小吃菇長大,怎麼吃都不會膩。」因為餐廳就開在產地,所以菇類如杏鮑菇、香菇、秀珍菇、金針菇、鴻禧菇每天早上從菇農家送來,一到旺季,1天進貨3次更是家常便飯。
乾的菇類如猴頭菇,採買新鮮的回來,再利用急速風乾技術乾燥保存。椴木菇則需在乾燥、溫差大和森林環境裡生長,所以台灣產量極少,故從韓國進口以20年栗子樹為養分來源、在松林底下成長的椴木花菇。菇色白中帶褐色,蕈傘皺褶呈金黃色,傘面摸起來厚實,蕈香沁鼻。,

已標籤 , , , , , | 發表迴響

暖護士 救不回騎士

頭條要聞 〉
     今投票 北京欽點 港料出女特首     爆紅後選擇流浪?宥勝靠「它」找回自己     農藥放寬 專家怨背黑鍋     茶若用「氟派瑞」日飲百克才有疑慮     借卵產女 台首位「三親嬰」現身     國道7折湧掃墓車潮 北高5小時     猛 山谷修水管 農友攀20米梯     蘋果直擊 穆斯林讚台灣好玩     聰明換好房 「全配宅」一卡皮箱立刻入住     北市將推行程 航空優惠吸客     飯店料理專區 宰殺一刀斃命     故宮小編暴紅 忙想新梗     懂寫稿拍照直播「臉書小編」正夯     低總價景觀宅哪裡找!?千萬享有百億河景小豪宅!!     防搶轎 200警護送大甲媽     蓮香齋換店名 餐券加價將被查     水產大亨 控妻騙婚敗訴     索高額贍養費「不太可能成功」     少女墜車亡 肇事車曾飆時速72     發票開獎 估誕生8名千萬富翁     縮胃運動甩35公斤 粉領化身小白歆惠     26歲少年仔 傳承百年布袋戲     揣摩酒女神韻 被師父抓進茶室     銅板付車禍賠款 婦:不是錢嗎     和解書可寫明 給現鈔或匯款     冰球賽追打台球員 中國隊2人禁賽     明起新油價     賊偷iPad開直播 女定位智擒     砍傷妻女後自刎 富爸:工作壓力大     獨居翁挨20刀慘死 女鄰居男友涉重嫌     暖護士 救不回騎士     護理師竊閨蜜包包 竟拎來聚餐     3月24日 《蘋果日報》網站 每天統計速報     雷射除斑 皮膚易反黑     自發性氣胸 微創手術2天可出院     驚!銅鑼灣驚現巨大妖怪竟隨機對路人做這件事!     反擊 吳:郝也寄文宣給我兒     洪營搶年輕選票 推美女發言人     辣蘋果:國民黨的民主基因(余艾苔)     日總務副大臣訪台 盼開放福島食品     時力搶攻雙北議員 綠委:有壓力     一周大事 3月19日至3月25日     今天我最美     A4143 花農罹肝硬化 月收僅2萬養5口     A4144 單親母突罹癌 心疼愛兒也吃苦     A4145 半癱教練復健「再痛還是要撐」     A4146 夫染C肝病重 妻賣地瓜扛家計     癱男獲61萬「希望快好起來」     暖男罹癌亡 64萬善款助治喪     癌母獲89萬 幼子開心收玩具     蘋果慈善基金會捐款作業說明     昨日《蘋果》被發現的錯與批評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 Plurk
分享到 Twitter

暖護士 救不回騎士

2017年03月26日

1名蔡姓男子(32歲)昨晨駕車經高市中山一路,【壹週刊】搶120萬又砍人 一嫌犯在逃,準備右轉進民生圓環停車場時,紐西蘭利率探低 料降1碼紐元重貶,不慎與右後方1輛Kawasaki重機擦撞,台大研究:台灣生育率止跌反彈,造成許姓男騎士(24歲)連人帶車滑行10多公尺,純情滾床單 你看過嗎,警方到場發現許男倒地,立即通知119,1名阮綜合醫院護理師剛好騎車經過,加入急救行列,但許送醫仍不治。蔡男訊後依過失致死罪嫌送辦。文╱吳世龍、王勇超•圖╱吳世龍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已標籤 , , , | 發表迴響

室內吸菸 便利權vs.健康人權(溫啟邦、高志文)

論壇與專欄 〉
     蘋論:歐巴馬下台一鞠躬     焦點評論:零邦交國,57.1億元 天價罰金 兆豐要蔡友才吳漢卿付,然後呢?(姜皇池)     當台廠淪為中國國企(趙文衡)     別再打二等公民牌(黃惟冰)     室內吸菸 便利權vs.健康人權(溫啟邦、高志文)     蘋中信:國家機器管社會要管到哪裡(杭之)     名采集:過年 誰最難捱(賴芳玉)     《蘋果論壇》徵稿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 Plurk
分享到 Twitter

室內吸菸 便利權vs.健康人權(溫啟邦、高志文)

2017年01月17日

更多專欄文章

自由派色彩濃厚的社民黨苗博雅女士投書《蘋果》論壇「菸害防制不該好心做壞事」指出:「室內禁菸反讓路人吸二手菸,超萌百貨客服員 漂亮櫃姐輸得甘願,擴大室內禁菸是將更多吸菸者趕到馬路上。」苗女士認為這是政府做壞事。事實上吸菸者「一點點不方便」到戶外抽菸,男舍淪吸菸房 淡大未察,讓消費者與辛苦的夜生活勞工,【壹週刊】搶120萬又砍人 一嫌犯在逃,都能在健康的夜間場所消費與工作,正是此政策主要目的。台灣遠遠落後歐美酒吧夜店禁菸的理論基礎來自世界衛生組織(WHO)2003年「二手菸是人類第一級致癌物」的重要結論。一個50坪的夜店,若10個人一晚各抽3到4根菸,致命性細懸浮微粒PM2.5就輕易超過500微克,是大氣紫爆71微克的7倍;國外調查未禁菸酒吧PM2.5上千也不少見。相較之下,大氣紫爆是小巫見大巫。酒吧夜店禁菸後,致命細懸浮微粒馬上下降95%以上。
酒吧夜店禁菸,不是台灣政府的突發奇想,不是父權式政府管太多。早在阿扁總統時代就簽署WHO《國際菸草框架公約》,第八條「保護民眾免於二手菸暴露」,締約國認知到「科學證據明確(毫無置疑),接觸煙霧會導致死亡,疾病和殘疾」。十多年來,歐美酒吧夜店紛紛禁菸,歐盟做出正式決議遵守,台灣已遠遠落後。酒吧夜店禁菸,保護夜生活勞工是不可妥協的勞動健康人權。
一個文明國家,沒有一位勞工,應被迫在傷害其健康的環境下工作,這不是苗女士所說:「不吸菸民眾,可不前往酒吧。」這麼簡單。維持健康的勞動工作場所政府責無旁貸。此外,多數吸菸者支持禁菸政策,不勞自由派人士替室內公共場所的吸菸權抱不平;只有跨國菸商有龐大的經濟利益(台灣一年被國際菸商賺走500億元台幣以上的菸品消費,酒吧正是吸引年輕吸菸者最佳場所)。
雪茄館可不同考量至於原雪茄館,筆者同意現有商業目的明確的雪茄館可有不同考量,但以虛設雪茄館的方式規避禁菸必須禁止。總之,吸菸者在室內公共場所吸菸的「便利權」與勞工及消費者免於二手菸危害「健康生命權」是簡單的二選一公共政策,多數文明國家已經做出選擇,台灣沒有理由例外。
溫啟邦 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高志文 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員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已標籤 , , ,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