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與專欄 〉
蘋論:處罰媒體?司改勿搞錯方向 焦點評論:全面落實周休二日勿走回頭路(何明修) 一億五千萬可讓人才回流嗎(翁履中) 謝女逃死不是「司法奇蹟」(江榮祥) 有待加強的年金精算報告(沈立斌) 台大學術倫理案教育部審議結果之疑義(黃麗玲) 蘋中信:台灣的薪資凍漲十六年,仁川機場機器人 通4國語言,還有一個原因……(謝金河) 《蘋果論壇》徵稿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 Plurk
分享到 Twitter
一億五千萬可讓人才回流嗎(翁履中)
2017年04月22日
更多專欄文章
科技部宣布啟動「海外人才歸國計劃」,全面罷免國民黨立委? 李桐豪:非全黨決策 言之過早,將提供一年高達150萬元台幣的生活津貼,國稅局盯上臉書粉絲團 代購鑄鐵鍋 賣到被追稅,外加住宿及子女安頓計劃,希望招募100位在海外取得博士學位的科技人才回台。以台灣的薪資水準來說,政府的這項美意,可以說是誠意十足!不過,撒下大錢,是不是真的就能吸引人才回流呢?從最現實的角度來說,一年5萬美金左右的收入,放眼世界,理工領域的博士,絕對不可能只有這樣的身價。不論在學術界還是產業界,年薪10萬美金可能都還只是理工人才入門的最低薪資。當然,考量物價水準和親情的羈絆,即使薪資與國外有不小的差異,許多心繫台灣家人的海外台籍博士,還是有不少人願意回台灣服務。不過,對這樣的人才來說,錢不是唯一考量,他們更想知道的,其實是台灣到底有什麼全盤而長遠的科技發展計劃。長期以來,台灣經濟有很大一部分仰賴科技產業,然而,在台灣的科技實力已是全球有目共睹之際,科技部應該扮演的角色,不該再是人才的中介,而應該是國家長期科技發展計劃的領導單位。舉例來說,筆者身邊不少留美回台的科技人才,進入了台灣幾家領導品牌的科技產業之後,才發現在台灣的產業界,許多公司所要求的研發工作,其實多半只把目標放在改良現有的生產過程,而不要求人才提出全新的想法和創意。人才看重的是未來換句話說,台灣許多科技公司只想保守的在現有的基礎上穩定獲利,而不求有重大的突破。對真正的人才來說,這樣的工作即使有不錯的待遇也留不住他們,因為他們想要的,不是眼前的薪水,而是未來。
了解產業需求的科技部豈會不知道產業界求才的心態,當然更不會不清楚國外的市場行情,所以,在這個計劃裡特別強調,領取這5萬美金津貼的100位海歸博士們,只需要每個月與台灣的產官學界進行10場交流就好,不需要正式工作。面對產業界的求才和求知需求,科技部認為,透過安排海外歸國人才進行每個月10場交流,台灣的產業界就可以獲得國外的最新技術,也可以讓人才熟悉台灣的產業發展,進而願意在期滿之後,留在台灣為國貢獻。這種「以交流為名,行媒合之實」的短線政策,剛好與真正傑出的人才們對未來的期待背道而馳。
再者,台灣的本土科技領域博士難道都不是人才?科技產業偏好洋博士無可厚非,但是洋博士不用有真正的工作就可以坐領150萬元台幣年薪,別說是本土培養的科技人才覺得不公平,社會大眾恐怕也不認為這樣的優惠是合裡的。難道真的需要配合產業的偏好,設計出如此獨厚留學海外科技人才的計劃嗎?科技部長是不是忘了自己也是本土培養出來的科技人才?
如果根據科技部規劃,100位博士級科技人才,每年給予150萬元,政府總共需要花費納稅人1億5千萬元。但如果只是請100位還沒找到工作的博士與產業界交流,且連能不能招到真正的人才都還是問號,科技部的人才回流計劃,真的想清楚了嗎?
紐約州立大學科特蘭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