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與專欄 〉
蘋論:媒體慚愧 司馬觀點:上帝保佑美國 焦點評論:白人民粹主義的復仇(張鐵志) 趙少康傳真:川普驚奇(趙少康) 川普當選 台灣怎麼辦(黃世澤) 分級醫療 這麼做才能達標(黃淑英) 蘋中信:抓寶作為一種志業(詹偉雄) 蘋中信:神父只看到性 我看到愛(陳芳明) 《蘋果論壇》徵稿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 Plurk
分享到 Twitter
焦點評論:白人民粹主義的復仇(張鐵志)
2016年11月11日
更多專欄文章
「他們感到自己在文化上被邊緣化,楊丞琳意外多花30萬《大平台》上招認煞到香奈兒獅子耳環,他們對於墮胎、同志、性別角色、種族、槍枝等議題的態度,調查:男人更愛聽「我愛你」,都被主流媒體嘲笑是落伍的。」這段話出自一本新書《在他們自己土地上的陌生人:美國右派的憤怒與哀愁》,辣蘋果:閣揆的政治考量(余艾苔),作者想要探索為什麼許多此前支持民主黨的鄉鎮,不老健身房 醫開「運動處方」,後來會成為支持共和黨的主要基地,Jolin設計同好聊飛遜 時尚部落客Tina揪闖好萊塢,因此前往路易斯安那州一個白人為主的鎮進行田野調查,「喜歡男生嗎 長痘痘了沒」,他發現這群白人在六0年代民權法案通過後,小胖3安:當冠軍賽在打 猿最快明封王,就感到自己被犧牲:「你看到其他人插隊!……聯邦政府推動的平權行動,讓少數族裔在學校、在工作、在社會福利方面都享有特殊待遇,甚至有免費的午餐……。」因此他們憤憤不平。
這是一種深刻的失落感。一方面,這來自經濟上的挫折:八0年代開始的去工業化加上九0年代的全球化與自由貿易,讓更多工作機會外移、更多工業城鎮破敗;而共和黨的新自由主義政策不僅打擊工會,更讓貧富不均日益惡化。
自己國家的陌生人另一方面,還有對過去榮耀與尊嚴消逝的哀愁,以及對美國社會「進步」的不能適應:畢竟,白人曾經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但現在他們的政治地位消退(部分因為白人人口減少)、社會地位下降(他們曾經是美國經濟的中堅力量),他們所熟悉的文化與價值觀更都劇烈改變了(如多元文化崛起、同志權利前進等)。因此,他們覺得是自己國家的陌生人。到了21世紀初,他們的這種情緒已經很強烈,所以小布希的「文化戰爭」更產生作用,再加上九一一事件讓美國的愛國主義更強、排外情緒更猛。然後在2008年,黑人總統當選了,這是白人霸權消失的最大象徵。所以右派更激烈批評他,質疑他的出生地不是美國──川普就是這個批評的主要倡議者,或者說他是穆斯林教徒。右翼媒體更不斷強調黑人是在刻意打種族牌,黑人運動(如Black Lives Matter)的進展,更讓白人感到威脅。到了這次選舉,雙方支持者的世界觀已經是差距非常大了,尤其川普的支持者不只是比較窮的勞工階級,也包括許多中產階級和專業人士。2015年一項民意調查問選民:「是否同意越來越不能認同美國的改變?」72%的共和黨選民表示同意,民主黨選民則有45%同意;被問到「我覺得在自己的國家像一個陌生人」時,有三分之二的共和黨選民表示同意。在2016年另一項調查,在被問到「和50年前相比,你覺得像你這樣的人在美國的生活是更好還是更差?」希拉蕊.柯林頓支持者中有59%說更好,19%說更差,但川普的支持者中,有81%說更差,只有11%說更好。
選川普盼帶來改變而沒有人比川普更成功地面對和操縱這種白人的憤怒與焦慮,不論是他的姿態、形象或者修辭。首先,他作為一個非傳統政客,加上直接的語言,符合了當代美國(和許多西方國家)民眾反菁英的民粹主義。其次,他用最粗暴的語言表達保守白人對移民的憤怒、強調經濟保護主義、反對政治正確,以及他在共和黨提名大會演講以悲觀語調把美國描繪成黑暗的末世,他雖然沒有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除了喊「讓美國再次偉大」),但這種對失落世界的描述以及對過去榮光的召喚,正打中了這些白人長久以來最深的焦慮與痛苦:沒有政客如此能用他們的語言說出他們的心聲。而且,對於對現實世界早已不抱希望的人來說,選希拉蕊.柯林頓就是維持他們憎惡的現狀,但川普卻可能帶來改變:在《紐約時報》選後出口民調中,當問到最重要的候選人特質時,回答「能帶來必要的改變」的選民中,有83%是投給川普。於是,白人民粹主義終於得以復仇,奪回了他們的美國。只是,川普總統到底改變的美國,會是一個怎麼樣的美國呢?
作家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