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焦點評論:學學希拉蕊的起手式(張錦俊),是每個人每天都會丟的東西,全台首座食物森林在新竹,一件稀疏平常的小事若沒處理好,A4164 子中風妻失智 近八旬翁蠟燭兩頭燒,恐會引起環境災難,但每個國家處理垃圾方式不一,各自獨有的特色看在其他國家眼中,儼然成了一種國家風情。 在台灣常見許多民眾追著垃圾車跑的景像,日本節目《日本太太好吃驚》中就有特別為台灣特有的垃圾現象做追蹤,他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台灣人居然是要追著垃圾車跑,還能用1分不到的時間丟完垃圾。他們還發現,儘管碰到下雨的壞天氣,台灣人都還肯乖乖站在路邊等待垃圾車的到來。不止這一件,台灣垃圾車會藉由《給愛麗絲》與《少女的祈禱》等兩首音樂來通知民眾,對此通知方式,有許多外國人都感到非常新鮮。 回頭看看日本,垃圾分類的細緻程度已經到了讓其他國家看傻眼的地步。每個地區的垃圾處理方式不一,但都會拿到一張垃圾分類指南,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分類細項,就可以知道日本政府在垃圾上的嚴格要求。就連日本街道上也鮮少看到垃圾桶,所以許多日本人會將垃圾帶回家中處置,而在超商買回來的飲料瓶罐上都會貼心標有如何處理的方式,另外,常見的寶特瓶不是只有洗乾淨即可,還須把瓶身上的包裝拆下,瓶蓋也要另外丟。
就算是垃圾分類嚴謹的日本人,也對台灣廚餘分為「堆肥」與「養豬」感到神奇。原來在日本,廚餘屬可燃垃圾,而日本業者看准可燃垃圾不是天天丟的規定,推出廚餘處理機,這是一台可透過風乾技術將廚餘轉化為推肥的機器,還可除菌、消除異味,堪稱廚房神器也不為過。
街道垃圾桶很少的除了日本外,還有另一個國家,就是南韓。跟台灣部分地區一樣,南韓政府為了減少家庭垃圾量,實施垃圾隨袋收費,獨特的是,南韓有部分地區的廚餘處理居然還要另外收費。南韓為了處裡食物過剩問題,在2005年於少數地區試行廚餘秤重制,廚餘的量愈多,徵收的錢就會愈多,迫使家庭在食物用量上的克制。
以秤種方式收垃圾的國家還有瑞典。在瑞典,一個星期收一次垃圾的清潔人員會記錄每個家庭中生產垃圾的重量,事後於每個月收取垃圾稅,也就是說,如果人民夠環保,垃圾分類做得越徹底,製造出的垃圾量自然就會低,垃圾稅也就不會太貴。瑞典於每個社區都會設置有資源回收區,區內每個垃圾桶都會清楚標示該桶回收物,有的垃圾桶的開口會特別設計,讓民眾只能丟專屬的垃圾,徹底務實垃圾分類。
但獨特的垃圾處理方式不僅在已開發國家可見,開發中國家也是能針對國家情況制定適宜的垃圾處理法,以巴西為例,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屬2016年里約奧運的慘況,不少運動選手抱怨環境糟糕,甚至在帆船賽中,選手划船到一半還能撞到垃圾。由於巴西民眾垃圾分類意識普遍不高,巴西政府退而求其次,改由一群拾荒大軍─CEPREM來分揀垃圾,雖然速度比不上機器,但準確性高,同時也提供了許多社會邊緣人一個就業機會。
從以上可看出,垃圾處理最重要的就是在於分類,分類做得愈仔細,愈能降低國家垃圾的負荷,但也不是所有人民都能適應,所以每個國家才會依據各地情況做調整,制定最能符合的處理方式,打造雙贏的局面。(貢曉立╱綜合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