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百業齊漲「趁火打劫」政院嚴辦亂漲價

蘋中信:我們的綠草依然如茵─溫布頓140年(詹偉雄)

鏖戰中的溫布頓網球錦標賽,駐日代表沈斯淳投書日媒 盼日本和平解決釣魚台爭議,今年滿140周歲。它的第一場賽事舉行前,「試射失敗是故意 金正恩展現大智慧」,中國的左宗棠剛完成光緒政權少有的重大軍事勝利(奪回南疆失土);加拿大人亞歷山大.貝爾,凱蒂佩芮 送愛越南童,於安大略省安裝了第一個商業電話網路(AT&T的最早前身);在東京,百業齊漲「趁火打劫」政院嚴辦亂漲價,戮力於維新志業的明治天皇創辦了日本第一所國立大學─東京大學。稍晚,郝送1副對聯 郭豪爽捐世博3億,湯瑪斯.愛迪生發明了圓筒式留聲機,面板雙虎仍稱霸中國市場,但不旋踵,羅大佑棄白袍娘撂「把你殺死」 立遺囑為5歲女護產,他立即發現這是一樁無利可圖事業而改去研究電燈。不畏潮流嚴守傳統如今,那些和溫布頓同代的文明創舉都已經日常化或歷史化,僅餘鄉愁者心中的幾抹煙塵而已,但溫布頓不是。每一年6、7月某周的第一個星期一開始,它總是盛大地舉行著,中央球場養兵一整年的數百萬支黑麥草葉(rye grass)昂首伸展地開幕,直到決賽前夕,發球區與底線的草葉都已磨飛,只剩下禿乾的土面,這種殘缺,看似不完滿,但也正輝映著網球手竭盡氣力後的榮光印記,是某些頂尖技藝被激昂而出的憑證。
記憶如同離地的草葉,每個觀眾,很難不刻骨銘心地記著某些時代球手。於我而言,1976~1980年五屆溫布頓冠軍,瑞典球王比揚.伯格是其中之一,在那個青澀中學生年代,他那一頭飛揚的捲髮,髮圈下銳利的眼神,雙手反拍在底線擊出一記記上旋球,鑽向那種種不可能抵達的角落,取勝後沒有一絲表情地走向側向發球區,是多麼美好的「浪漫英雄」形象,1981年溫布頓決賽,伯格以1:3輸給了美國少年麥肯諾,他這麼說:「當我輸球後,我居然沒有沮喪,這嚇壞了我;這不是我,我恨輸球,尤其是溫布頓決賽。」那場球是個訊號,網球對伯格不再具有內在吸引力,他要退休了,所有浪漫者的導師是「自己的身體」,是我從他身上學得的第一個知識。
溫布頓某個迷人之處,是它的不合時宜。它努力地保持著某種嚴峻的傳統,宛若四湧浪濤中的一蓬孤帆,卻也因其倨傲,而足以讓人咀嚼故事,得有況味。比如說:賽前的黑麥草得修整到0.8公分的高度,所有球手都被限定著白衣球衫,入場時得向皇家包廂行紳士與淑女問候禮,所有賽場皆無贊助商的廣告,所有主辦方顏色系統被統合在綠和紫色系,所有球票的販售依循俱樂部規則(透過抽籤),而非商業體系。最有意思的是球場球僮的訓練,被要求達到一種「不被看見的存在」。這些從鄰近地區中學被選拔出來的球僮,平均年齡15歲,球賽中兩個蹲於網架兩側,四個立於球場四角,他與她們負責撿拾四散的網球,並且於地面來回地快速傳導,把大多數球集中於發球方那側的球僮手上,其餘的需目光緊盯球手動向,適時遞上大毛巾,並且快速退出,他們隨時處在作動的準備,因而眼睛得專注,全身得緊繃,但又得留意不得成為觀眾的焦點,因此不能游目四顧或交談,每次看這些英國學童和球手的互動(球手示意,他╱她們趨前;球手再往前一步,他╱她們即退後一步,以維持一種服務但不侵犯的距離),便遙遠地感受到一種幸福。
仍舊湧動青春記憶當山普拉斯稱霸90年代的時候,我已成家,辛苦於城市營生,勞累一日回到山裡的家,綠草如茵的電視畫面先讓你吐上好大一口氣,看著這位有著哲學家臉龐男人快速地發球上網,凌空飛撲截擊,失點後沒有情緒,只是眼神凝視著指甲扣住的球拍網格,像是一隻鳥一樣,靜默飛揚在丘陵一腳。是的,前晚納達爾輸了(13:15的決勝長盤)、費德勒贏了,夏夜的溫布頓仍舊湧動你我青春記憶,像一隻綠色、浮沉著的鳥。
文化評論者

已標籤 , , , , , ,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