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與專欄 〉
蘋論:年金改革的迷霧 焦點評論:文化領導者的風範vs.馮明珠(廖新田) 職災難堪 勞保局難纏(蔡以芃) 蘋中信:為儲蓄辯護(吳惠林) 名采集:劉姥姥們湧進日本大觀園(劉黎兒) 從《屍速列車》看失速的台灣電影業(雀雀) 搞錯方向 誤了改革(楊志良) 《蘋果論壇》徵稿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 Plurk
分享到 Twitter
蘋中信:為儲蓄辯護(吳惠林)
2016年09月12日
更多專欄文章
自1930年代世界經濟大恐慌出現以來,百貨年中慶 下殺5折起,凱因斯的「刺激需求」政策就成為主流,東京著衣怨偶 誹謗案和解,而「供給創造需求」的「賽伊法則」(Say’s Law)就被打入冷宮,菅野美穗 背兒練肌,任何政府的各種財經政策都是在創造需求。到了21世紀QE政策、低利率、負利率政策的興起,抗皺亮眼就靠這一瓶,更是達到極致,劉畊宏批炒新聞,「儲蓄」和「節儉」不只不再是美德,乞丐縣長換250萬高級公務車 網友打臉,還反轉成為罪過,謝謝洪醫師與珣珣媽(黃邦吉),而經濟低迷和經濟的無法復甦,罪魁禍首更指向「儲蓄太多」,並且以國民所得總體數據來證明「儲蓄過剩」、「投資不足」,以致GDP停滯,成長無力。希望「明天會更好」現時的台灣,強制或強迫儲蓄的比重愈來愈高,勞退、退輔、軍公教、年金等等都是,只不知主計總處公布的儲蓄數字究竟是屬於哪一種?其實,不論是哪一種,都是一種「事後」的資料,也就是當期所得沒有消費掉的剩餘,而本期的剩餘是要留到下期或未來使用的,並非要作為本期的投資之用呢!不論是作為未來的消費或投資之用,都是充實未來的生活也,有啥不好的呢?
我們知道,如果未來的一切開支都有人確切的幫忙準備妥當,一個人是不需要自己儲蓄的,而實施社會主義或社會福利完善的國家就是如此作為。不過,構想的確很好,但實施這類制度的社會卻往往落得無以為繼的民窮財盡窘境,還是不得不進行改革。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而現代人終究傾向「利己」,甚至於走入「自私自利」了!而類似國民年金、退休基金的社會安全制度應算是一種「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強迫儲蓄」,雖與個人「自願性」儲蓄存在「資源使用效率」的差別,卻仍凸顯出人生「必須儲蓄」這個真理。
人生終究以「消費」為最終目的,但人不只活在當下,還有無數的明天要活,不只這輩子,還有下輩子、下下輩子……或者還有「下一代、下下一代……」,而且總希望「明天會更好」。因此,不只是「儲蓄為明天」或「儲蓄是明天的消費」,而且期待「今天的儲蓄能產出更多的東西以待明天消費」。而將「今天的儲蓄轉成機器、設備、廠房等明天的投資」,就是一種好的方式,這樣子的過程也就是「健康經濟成長」的具體表現,難怪會有「儲蓄是美德」的說法。
低利通膨致錢縮水這樣子的分析無非是說,人要儲蓄,但不是沒有消費,更不是反對消費,而是不要將資源都在今天消費掉,否則就「沒有明天」、只「活在當下」而已。怪不得提倡「消費至上」的經濟大師凱因斯會有「長期我們都死了」的名言,原來他早已警告人類,使用他提出的「創造有效需求」政策,是「沒有明天」或「人生是極短暫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呀!全球政府迄今已都採用凱因斯「刺激消費」做法,也告訴我們節約儲蓄是不對的,是否要帶領全人類「活在當下」而已呢?所幸台灣人民是很理性的,不但一直以來都有高度儲蓄意願,而且也還維持著高檔的儲蓄率,可見台灣人民並沒有太受享樂主義的污染,仍然存有根深柢固的「永續發展」理念,不但值得肯定,也相對不怕不景氣或通貨緊縮的來到,反而會有「價廉物美」的「便宜貨」可得呢!只希望政府不要一再以壓低利率、通膨政策讓善良人民的寶貴儲蓄縮水,被五鬼搬運了啦,拜託!拜託!再拜託!!
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