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與專欄 〉
蘋論:兩隻老虎 蘋論:免洗筷 焦點評論:外交革新與新外交戰略(翁明賢) 譴責演納粹v.s.膜拜鄭成功(陳叔倬) 學習歷程標準化是走回頭路(周美里) 先確認司改的內涵與標的(楊永年) 醫師納入勞基法的雙刃後果(洪宗賢) 蘋中信:尚未解嚴的倫理教育(朱宥勳) 《蘋果論壇》徵稿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 Plurk
分享到 Twitter
學習歷程標準化是走回頭路(周美里)
2016年12月28日
更多專欄文章
教育部已經偷偷摸摸開始「試辦」全國高中生在校「學習歷程檔案」之建置,HBL/折返跑懲罰 新榮睽違5年4強僅1步,每一位高中生,柯爾宰紅雀 13勝獨步大聯盟,從每一學期的在校成績、出勤紀錄、獎懲紀錄、幹部、社團、比賽,麻吉爆料 Nike簽詹皇終身 狂砸329億,甚至班排、校排,都將被學校一一上傳檔案到教育部統一建置的管理中心,全面監控全國高中生的「學習歷程」。此舉日前在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審預算時引發立委們反對,凍結3000萬預算。立委們的憂心是絕對有道理的,學習歷程檔案基本上就是違反學生自主性,壓抑學生個別差異,走向學習統一標準化、學生「罐頭」化之路。更不要說,教育部將所有學生的學習歷程「集中列管」,已嚴重侵犯學生的個人隱私,連獨裁國家也少見。扼殺學生發揮創意教育部以「幫忙學生平時紀錄不要再趕在申請前」為由,花費大筆納稅人的錢,更是可笑,一方面批學生「草莓族」,另方面又連學生可自主發揮想法準備「備審資料」的「能力」都要剝奪,這不是很矛盾嗎?
以統一標準化的學習歷程取代現在學生自己準備的「備審資料」,完全是走回頭路。申請入學的精神就是讓考試無法表現實力的學生,藉由一些其他項目或活動的表現來彌補,備審資料的重要性就在此,因此,備審資料講究的是「質」而非「量」,如果以標準化、格式化的方式去處理,最終淪為形式,再一次扼殺了這些有特質的學生,根本違背申請入學的精神及用意。
若學習歷程標準化,未來申請入學管道將淪為成績導向,尤其是申請入學人數眾多,教育部又大發「善心」,讓大學有20%不必口試只要「優異」可以直接錄取,再加上學習歷程中有「在校成績」,大學端最便利的方法就是看量化的成績,取代以「質」為重口試評鑑,最後申請入學將和考試分發無異!完全走向學生「罐頭化」回頭路。
全國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理事長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