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中信:別再讓「作文」苟延殘喘(朱宥勳)

四月底,自己的錢自己掌握 高速飆網再送通話費!,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試辦了新版的「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夏普LTPS獨強 老郭難忘情,施測結果近日出爐。這次小規模的試辦,蔡明忠:亞洲盃好時機已過,是為了明年即將上路的新考制。在這個版本裡,傳統的「國文科」會被分成「國文」與「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簡稱「國寫」)兩部分來考,前者為選擇題,後者就是學生習稱的「非選題」或「手寫題」。平心而論,這個版本的「國寫」是有其進步性的。這一部分總共會考兩個大題,第一個大題為論述題,出題方向會擴散到「非文學」以外的領域,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甚至是日常媒體常會讀到的文體,比以往空泛的作文題目更貼近生活情境。而論述題的性質也比傳統作文更要求學生言之有物,而不只是修辭大展。假設考試真能領導教學(也就是說,線上的教師能跟得上時代變化的話),此一方向絕對是正確的,畢竟論述、表達意見才是公民的基本能力。然而,可惜的就是第二大題。據傳,在最早的設計版本中,這兩個大題都應該是論述題,但在多次會議的折衝之下,最終的版本成為「一題理性、一題感性」。因此,第一題考的是論述,第二題考的則是抒情。從教育觀點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愚蠢的決定。抒情或感性文字的寫作是一種能力嗎?如果是,這是一種國文科應該訓練的能力嗎?這是公民參與、學術研究或未來就業必須的能力嗎?當我們動用國家經費、並且使之在升學考試佔據重要位置前,似乎並沒有想過為什麼必須這麼做。而從歷史經驗來看,作文中所謂的「抒情或感性」,卻又不允許學生自由發揮(學生可以寫談戀愛的經驗嗎?可以寫家暴的經驗嗎?可以批評自己遇過的劣質教師嗎?)與其說是為了培養能力,不如說是一種為了規限學生情感自由發展的控制機制。從這次的試辦測驗題目,就可以看到這種「一題理性、一題感性」的設置,如何使得一份試題陷入改革未竟、為德不卒的尷尬。第一題以「利他」為核心,列出了四種情境,要求學生分析不同身分、不同脈絡下的利他行為,其背後的動機有何異同。雖然在作答時間緊迫的情況下,這樣的分量實在太多(因為實際上等於要寫四小題的申論題),但在選材和方向上都是好的。寫作測驗應重論述然而第二題則是引用一段抒情文字,並要求學生以此為題,發揚其含意。這種題型一出,有過大考經驗的人一望便知,這根本就是傳統作文的題型而已,根本考不出什麼紮實的能力。於是這又引申出更深層的問題:主事者真的在意所謂的「抒情」或「感性」的能力嗎?還是說,「抒情」、「感性」只是一種藉口,只是為了讓傳統的作文題型苟延殘喘、讓線上不願改進的教師還有抱殘守缺的藉口——特別是那些專業能力低劣,長年教授毫無價值的「作文修辭」,卻完全不知論述為何物的教師?這麼重要的考試,為什麼會有一半的篇幅成為這些應被淘汰者的生態保留區?
別再讓「作文」繼續殘害我們的寫作教育了,這種四不像文體早該從世界上消失。請回歸公民真正需要的基本能力,將寫作測驗全面轉向為論述型的題目吧。
作家、《秘密讀者》編輯委員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



汽機車借款需要哪些文件?
外遇官司諮詢
桃園居家照護
體驗金娛樂城
員林熱蠟除毛課程
中山區商辦租金
運彩
LED手舉牌
娛樂城註冊送
24小時陪病
屏東居家看護
人力粗工
手寫板
清水模
台北長期照護
台中包租管理公司
24小時貼身保鑣
桃園賣二手車
財神洞
大里新娘秘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