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制成敗關鍵在政黨(許友芳)

九合一選舉結果後,艾瑞亞塔開砲 21勝獨步大聯盟,台灣開始對總統制、內閣制(議會制)、半總統制進行比較全面性的討論。出自對總統擴權甚至濫權的經驗,中華電獨董洗牌 吳琮璠陳添枝請辭,民眾大多數希望朝向內閣制方向走,金鋼狼帥樣走鐘 鬍來老臉嚇壞寶寶,以求擺脫「超級總統」,讓議會成為權力中心。經過較密集討論後,開始有人發現,內閣制下我們還是可能必須面對一位專權的政府領導人,而在現行制度中至少選民可控制總統的任期。這些討論希望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怎麼讓總統╱行政有效的接受民主的監督。但到目前為止,我們所關注的焦點都擺在選擇「總統制」「議會制(內閣制)」這種憲政體制的大框架上。只關注這個層面,最後還是會繞回到一樣的問題。看新聞不加蘋果粉絲團對嗎?!黨內機制逼迫就範「總統制」、「議會制」的名稱容易讓人誤解,以為它們形容的就是該制度下主導政策的憲政機關。事實上,議會制國家主導國家政策的,大多都不是議會,而是內閣、或是首相╱總理。以德國為例,總理的強勢領導,就讓德國民主有著「總理民主」的稱號。內閣制的確可能讓一位政黨領袖能夠長期的在位,但內閣制也有相當短命的總理或首相。當內閣制在20世紀初開始盛行的時候,就出現過相當多不穩定的政府。但目前歐洲許多老牌的民主國家使用議會制卻沒有獨裁、或是出現過於短命的政府,與他們政黨政治運作的健全度有最主要的關係。政黨政治運作牽涉的範圍極廣,但若針對我國的情況來說,黨內民主不健全(黨的決策方式、提名、黨紀運作)、政黨之間不能公平競爭(黨產問題),是讓我國制度游走在民主邊緣的主要原因。
其實議會制下存在著許多的變制,每個國家都有它特殊的地方,討論我國是否走向議會制,還不如先確定台灣制度運作的基本邏輯是什麼。台灣的制度不管有著怎麼樣的名稱,總統的權力「運作」來源其實已經是出自於議會(強調運作是為了與直選的「授權」做區隔),這點時常沒有受到重視。在總統受到民眾直選授權以後,他的執政能力仰賴著國會的多數,因此兩大黨都引入總統兼任黨主席的機制,以政黨做媒介主導黨團在國會中的決策(有時不惜利用不完善的黨內機制作為手段逼迫黨團就範)。,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



免費法律諮詢
口碑行銷
關鍵字行銷
五金工具
24小時護理師
台南POLO衫訂製
娛樂城比較
宮廟布置燈
新北支票貼現
在哪裡可以買到最好的二手車?
電商營運費用
優良粗工
Foodpanda加入
高雄 抽脂
台中階梯鑽
廠辦商辦差別
專業特勤保鑣
花蓮專業看護
運彩
賣二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