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與專欄 〉
蘋論:李凈瑜 周子瑜 焦點評論:司改國是會議該「除魅」了嗎(林鈺雄) 李凈瑜打開台中關係新局(林秀幸) 有調查權才是真的轉型正義(莎瓏.伊斯哈罕布德、馬躍.比吼 蘋中信:文學教育的真實需求(朱宥勳) 男歡女愛(黎智英) 《蘋果論壇》徵稿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 Plurk
分享到 Twitter
蘋中信:文學教育的真實需求(朱宥勳)
2017年04月12日
更多專欄文章
作家、《秘密讀者》編輯委員最近一個月,5月來新車掛牌月增9%,我受邀到彰化高中擔任「駐校作家」。這是一次非常有心的活動,【壹週刊】陳沂死性不改 臉書酸小歪過氣,在彰中圖書館呂興忠安排下,鷹架不夠也沒綑牢 「早就陳情」,我將進行十個主題、二十個場次的小說敘事技巧的分析課程。初看這個規劃,每日一短蘋,我頗為擔心:在單一學校內,前調查局長葉盛茂假釋 今首度向北檢報到,願意聽講的人數能夠支撐這麼多場嗎?結果事實證明我多慮了,廣州女網賽/輕取法國Johansson 謝淑薇殺進四強,每個場次平均都有近百人參加,部分師生更是連續聽好幾場,希望能融貫不同的主題。事實上,不唯彰中如此,這幾年我在各校演講的經驗是,中學階段的師生不但沒有如坊間所批評的「閱讀能力低落、對文學缺乏興趣」,相反的,對文學的各種知識最求知若渴的,往往就是中學生。那為什麼許多現場的教育工作者,卻感到欲振乏力,很難引起學生對文學的熱情呢?我認為這可能是在教學策略上出現了失誤。最常見的錯誤,是關於「難易度」的想像。許多教師會直覺地認為,學生有趨易避難的傾向,所以若學生對某些東西沒興趣,就會被歸因為「太難」。同時,他們也相信,學生喜歡的東西必然是膚淺的、簡單的,例如輕小說或漫畫。從而在擬定教學策略時,就會試著「降低難度」,避免進行比較深度的分析。然而,這種想法是完全搞錯了重點。事實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好惡,取決於「是否有趣」而不是「是否困難」。只要是有趣的東西,閱讀中的困難反而能夠形成挑戰性;反之,只要作品無聊,不論難易都會被捨棄。平心而論,在中學國文教材當中,真正困難的作品其實非常少,但堪稱無聊的東西卻佔了大多數。不管老師心中如何虔信課本選文的「文學價值」,事實就是我們的「國文課本」作為一本書,若是放到出版市場上,幾乎會毫無疑問地被認為是一本糟糕的選集,既無商業價值,也禁不起嚴肅的書評檢視。缺專業知識體系我在不同學校講授文學課程的經驗,反而給了我相反的想法:現行的文學教育,並不是因為「太難」才窒礙難行的,問題反而在「不夠難」。這裡的「難」,指的不是要用很多艱澀的內容來授課,而是必須展示給學生一套專業的知識體系。承認吧,大部分對文學無感的學生,並不是他們學不會,他們只是完全看不起國文這個「背科」。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像數學、物理等學科一樣,真正授與學生能夠廣泛應用在各種情境的知識,只是訓練他們背誦章句,背了之後也感受不到自己的智識有所成長,那學生會覺得無趣、看不起此一科目,不是非常正常的事嗎?
因此,並不是學生排斥文學、不需要文學。事情正好相反,是我們的文學教育沒有能以足夠專業的知識體系回應學生的需求。他們想學的不是「精讀課本上的選文」,而是「讀懂所有文章的能力」。這對現行教育體系既是挑戰,也是契機,我們能在學生的需求之火熄滅之前完成轉型嗎?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