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已經65歲的徐玉平大媽為老伴細心地擦著雙手,突然閒下來不容易適應 陳冲考慮印WYYM無業遊民名片,念念叨叨地說著女兒打電話時說的家常事,兩性心理/欲擒故縱~女人耍性感的必殺技,只有3米遠的電視傳來嘈雜的聲音,統聯、國光擬漲價 幅度最高22%,但老伴的眼睛卻始終呆滯地望向窗外。
根據新華網報導,2教授涉假發票貪汙案 彰檢:採購過程合法不起訴處分,5年前,【壹週刊】豆花妹戀樂團主唱 東區偷偷愛,退休和一種名叫『老年癡呆症』的病同時進入到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區徐玉平老兩口的生活中。遠在北京的女兒和女婿對這種需要朝夕看護的病症無能為力,只有比老伴還大一歲的徐玉平獨自承擔起照顧家庭的重擔。
『每次帶他出去散步,別人問起說是老年癡呆,心裡都有種說不出的難受。』徐玉平說。今年9月以來,一批媒體聯合發出了為老年癡呆症『正名』的呼籲,以消減社會歧視。近日,大陸衛生部表示,老年癡呆症的規範名稱是『阿爾茨海默病』,大陸已有專業機構啟動了申請更名工作。
據大陸衛生部公布的資料,中國60歲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癡呆患病率為4.2%,已成為危害老年人精神健康第二位的疾病。有調查顯示,25%的該症狀患者會因羞恥感隱瞞病情,40%表示在生活中遭到排斥。像徐玉平這樣的家庭在大陸數以百萬計,也許正名不能為他們解決實質上的困難,但在心靈上無疑是一種慰藉。
『不管改不改,我知道社會在關心這樣的群體,而且在努力為他們做點什麼,是一份善意。』徐玉平老人說。為『老年癡呆症』正名的呼籲也引發了大陸公眾的大討論。在一些主流微博網站和門戶網站上,不少網民表示支援改變『老年癡呆症』這一帶有歧視性的稱呼。
『這個名字確實不雅,老年人為社會奉獻了自己多半輩子,老來得病卻落得這種難聽的名字,這是對老年人的極其不尊重,支援為『老年癡呆症』改名!』一位叫『JaysonGao』的網民在微博上表示,網民『tracy_屏』說:『他們只是從老人變回了孩子,需要我們更多的關心與包容。』為老年癡呆症更名的呼籲已引起中國公眾消除歧視大討論。
『改個名就能消除歧視?』網民『穿越時空』質疑說。還有公眾提出為『紅斑狼瘡』『多發性抽動穢語綜合症』和『腦梗死』等病症更名。這3個沿用了幾十年的病名難聽,且有恐怖怪異之感,易使患者心理上產生陰影,不利於康復。
事實上,中國社會近年來為消除歧視性稱呼的『更名』倡議日益增多,不斷引發公眾對『更名是否有作用』的爭議。但由『更名』而顯現出的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卻受到人們一致贊同。安徽省知名社會學家王開玉說,更改稱呼不管有沒有作用,都體現出中國全社會對特殊群體的『精神贍養』。當然,正式更名還需要權威部門來推動,並充分考慮相關行業專家的觀點。
社會學家們還指出,人文關懷不能僅僅表現在更換一個名字或者空喊幾句口號上,真正的關愛應該愛於心、踐於行。為『老年癡呆症』更名,是剛剛邁出的第一步。
關鍵字:
歧視
老人
癡呆
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