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防止自殺的挑戰(張書森、陳映燁、何振宇)

年輕女藝人的自殺引起廣泛報導,桃園黃色小鴨周邊商品抽驗 經部:2件塑化劑超標,尤其是針對網路匿名攻擊的討論。網路上密集性的蓄意詆毀固然引起當事人極大困擾,面臨8000-8100點大量套牢區 需時間反覆震盪換手,甚至匿名攻擊者也可能因侮辱或不實言論有刑責問題。然而,MSN小命不保? 傳微軟有意扶正Skype!,水能覆舟亦能載舟,戰斧豬排義麵 一菜雙享受,網路也可以成為新的支持網絡,成為轉介資源與提供支援的新管道。我們近來的一項研究顯示,對某些有自殺風險者而言,網路可能成為危險自殺資訊的來源。我們分析2008年到2011年間,在台灣使用Google來搜尋「燒炭自殺」相關字眼的資料,發現一周內的搜尋指數每上升10%,當周與下一周的燒炭自殺人數相應增加4%,顯示可能有人在網路上搜尋自殺訊息之後不幸身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去年發表的全球自殺報告,「有自殺想法的人都一心求死」的看法是錯誤的迷思!相反地,身處痛苦與極端壓力下的人,在尋求出路與支援的過程中,自殺想法多半起起伏伏,即使真的採取行動,大多數也可能因為情境與身心狀況改變而轉念:台灣和世界各國的研究都指出,意圖自殺的人在一年內重複自殺而身亡的比率僅1%~2%,如果認為他們一心求死而放棄伸出援手,就錯失了挽救生命的機會!因此,在適當的時機提供適切的情緒支持是關鍵。在網路上搜尋自殺資訊的人,很可能同時也在自助或求援。台灣和香港Google在上個月悄悄啟動一項新功能,每當有人在Google上搜尋自殺相關中文字眼時,會在所有搜尋結果之上優先顯示求助電話,在台灣是顯示台灣國際生命線的專線「1995」電話號碼。最強動新聞看這裡適切討論破除迷思Google也採納我們稍早的建議,將燒炭自殺等關鍵字涵蓋在內。這項新功能或許可以鼓勵身處困擾中的人主動求助,化危機為轉機,我們希望將來可以做進一步的分析。
媒體報導有助於探討社會議題,對自殺的適切討論有助大眾去除迷思,在實體世界與網路空間裡共築互助網絡。
然而,過度報導自殺也可能有負面影響,尤其是將動機簡化或美化,形成刻板印象,讓身處危機的讀者將自殺當作處理困境的可用方式,以及詳述自殺方式而助長仿效。名人自殺報導的衝擊性特別大,必須特別謹慎留意。在網路時代,自殺報導會長期留存在網路上,被自殺傾向者所搜尋到而使負面效應延長,是媒體、讀者與社會整體共同承擔的新挑戰,必須有新方法來因應。,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



spiral spring
台中律師排名
嘉義洗腎陪同
外套訂製
彰化美容課程
員林居家照護
台中包租公司
大樓燈光
減少債務金額
中古車拍賣網
訂製招牌車燈
北區房屋包租
娛樂城遊戲
超渡亡魂
祈福法會
廣告招牌
投光燈
工業風
員林霧眉課程
台北保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