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目前普遍的看法是行動設備的崛起蠶食了PC的市場。但是《PC world》近日發表了一篇文章,7千元蠶絲被 竟偷料過半,對PC銷量放緩提出了新解。儘管PC已死的說法明顯誇大其詞:2012年PC的出貨量為3.5億,九把刀發動約會戰車 交通犯規落漆,遠超平板電腦,阿沁砸3千萬養練習生 3年沒回本兼差養家,但是其增長速度放緩卻是毋庸置疑的。
對於PC銷量放緩的原因有三種普遍的說法:
1) 經濟蕭條
2) 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崛起
3) 發展中國家的銷售增長率不高(因為在那裡PC是奢侈品,不輕易換)
影響PC銷售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顯然上述說法都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在看到自己的丈母娘愉快地擺弄著自己的那台足有10年歷史的奔4 PC,上著Facebook,自如地收發郵件時,PC World的Brad Chacos的腦海中浮現出PC停滯的另一種解釋。
日常應用處理老PC足夠了?
文章中說,以前的PC幾年就得一換,因為如果你不換機器就跑不了最新的軟體。而現在,由於雲計算等服務端技術的成熟,以及網路速度的加快,許多應用處理工作都在後端進行了。一部分的日常應用,如在線購物、收發郵件、社交網路聊天、看看一般畫質的影片、玩玩紙牌等,用舊PC就可以處理了。對於看看網頁、做做表格、寫寫文字來說,2.5GHz跟3GHz的CPU沒多大區別。
新老PC差距縮小,摩爾定律失效?
文章提到的第二種原因是新老PC的性能差距變小了。揭示電腦技術發展規律的摩爾定律有兩種解釋:摩爾本人的說法是電晶體數量每年翻番,後來英特爾的豪斯將其修正為計算能力每18個月翻番。老摩爾定律仍勉強有效,但新摩爾定律顯然已經失效了。2009-2012年間PC的計算能力並沒有太大的改進,每年計算能力的提升率僅有10-16%。而在過去每次處理器升級至少有60%的性能改善。
CPU性能靠邊站
考慮到CPU主頻的提升已經接近瓶頸,CPU製造商的研發重點已經轉移到透過增值附設來提高計算能力了。比方說,最近幾年集成顯卡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像AMD的APU,英特爾的Ive Bridge處理器就融入了第三代的核芯顯卡HD Graphics 4000。
異構計算正是晶片製造商提高處理器性能和降低功耗的下一個努力方向。透過將同一系統的不同處理引擎(如CPU、圖形處理器)融合到一塊晶片上,不僅能令其處理範圍大為擴展,且功耗也可顯著降低。為了實現這個計算一體化的願景,AMD、高通、ARM、三星、德儀(不過英特爾和Nvidia)等晶片製造商成立了異構系統架構基金會,以便能透過並行計算等辦法突破當前CPU、GPU面臨的計算能力瓶頸問題。
英特爾盡管沒有加入異構系統架構基金會,但是也沒有停止改進CPU的努力。2013年這家公司計劃在研發和收購上的投入高達182億美元。這筆錢不僅用於製造更大的CPU圓片和改進蝕刻技術,此外還會用於繼續推動手勢控制、語音識別等需要高度計算能力的普適計算。
浴火重生
這些公司的種種努力,可能會在未來改變我們過去所熟知的PC的概念。將來行動設備、ultrabook、平板電腦等設備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雖然現在性能的提升瓶頸令許多人放緩了PC升級的腳步,但是英特爾、AMD等為了未來的計算設備調整路線打開機會之窗,所以說,升級放緩並非敲響PC的喪鐘,而浴火重生的信號。只要能做一樣的事情,誰會在乎設備的形式呢?
關鍵字:
PC
平板
智慧
手機
摩爾
定律
市場
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