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與專欄 〉
蘋論:當小英遇到川普 蘋中信:《返校》的創傷記憶與文創未來(李明璁) 焦點評論:非基改 生產端現變革(黃嘉琳) 焦點評論:修法後 浪費多少資源(林基興) 鍍金的象牙塔與變質的學術研究(李信徹) 鐵路建設 運轉分析在哪裡(李宇欣) 溝通不良的司法 如何贏得人民信賴(蔡嘉裕) 《蘋果論壇》徵稿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 Plurk
分享到 Twitter
鐵路建設 運轉分析在哪裡(李宇欣)
2017年01月18日
更多專欄文章
近來不少縣市提出多項計劃,婦獲82萬 顧憨夫,爭取新建鐵路,和泰發表SIENTA 上修車市看法,或增設車站,鄧紫棋北京唱吸4萬鐵粉 落髮「頭好輕」險仆街,或將現有鐵路改為立體化。鐵路是一種高效率、高運輸量之系統,非法油罐車國道起火 幾乎全毀,我們對國家完善鐵路系統的逐步建設樂觀其成。但鐵路也是一種高成本、高度計劃性、中央控制性的精密系統,贊恩焦慮症發作 取消表演泡馬子,其建設必須要有整體規劃。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佛雷澤21分14助攻 鵜鶘翻身3連勝,在強調鐵路建設所可能帶來的效益的同時,也必須考慮到所付出的代價。以6年前通車的台鐵沙崙線為例,該支線由台南市南側的中洲站岔出,連接台南市區與高鐵站,長度僅5.3公里。此支線的通車固然有其效益,但台中至屏東,甚至更大範圍的台鐵系統運轉,或多或少均受到影響。同時,未來在嘉義、台南與高雄、屏東之間提高行車密度的可能性,亦受到大幅度限縮。這可能是多年前,在規劃階段所沒有分析到的。而這種新建鐵路對運轉之影響,隨著建設之完成而永久存在,絕對不可忽視。令人憂心的是,各方討論鐵路建設時,常論及經費、用地、環境、水源等方面之影響、甚至討論台鐵與高鐵共軌之可行性,但卻少見討論運轉之課題。在爭取鐵路建設時,亦常見指定興建方式,以及通車之後的運轉型態的主張,例如指定必須以「捷運化」型態運轉,必須每若干分鐘開一班車等等。然而最重要的課題卻少見論述:即便沒有用地、環保等問題,即便水源區安全無虞,該鐵路是否真能提供所希望的運轉服務?如真在該縣市以所預設之方式運轉,對於其他地區的鐵路服務,又將帶來何種影響?鐵路運轉牽一髮而動全身,堅持自己所在之區域必須以自己指定之方式運轉,而全然不顧對全系統之影響,恐非大家所樂見。個別評估不負責任各縣市基於己身之責任,在轄區內有其建設構想本即天經地義。而全盤掌握鐵路系統,絕對是交通部的責任。在目前將近20個鐵路相關計劃一一提出之時,深入評估這些計劃之交互影響,尤其重要。各界必須認清,在確認鐵路建設案之運轉能力後,其他的議題方有意義。否則,運轉能力不佳之鐵路,即便環保、經費、用地等均無慮,亦沒有價值。
而且就如沙崙線對台鐵運轉之影響絕非僅止於所在台南市之範圍,運轉分析必須全盤考量整個鐵路系統,絕不可僅考量建設所在地之縣市。
完整的鐵路運轉分析,須考慮所評估的建設案對整體鐵路服務型態、班表、準點率、人力需求、車輛需求之影響以及對車輛基地所帶來之負荷。個別評估每一計劃之建設與否,將有很大的風險,也不是負責任的作法。而提出計劃的縣市政府,也應留空間給專業評估,理性討論。未如願興建鐵路,亦不必自卑為二等國民。
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軌道運輸中心主任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