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建設和地區發展迷思(謝旭昇)

軌道建設當然很好:舒適、方便、時間信賴度高。但重述一次,聖嬰現象拉抬成本 星巴克後市「績」憂,是「搭乘的人」舒適、方便、時間信賴度高。軌道建設的局限性在於無法及戶,Kelly Talk:Hebe 浪漫穿華服 直白有偶像包袱,亦即,台灣能否進TPP第2輪?鄧振中:機會之窗不大,它必然是考量運量的產物。因此,以「區域內」來說,軌道建設必然選擇人口較多的沿線。如此,它對於偏鄉交通正義的翻轉難有助益;反而偏鄉地區居民的稅金,卻得流入此建設的龐大成本,而產生對偏鄉居民不公平的問題。再以「跨域性」來說,城際的軌道建設時常被宣稱能縮減「城際發展差距」。然而,試想在台北市和A城鎮之間以軌道運輸連通,反而更多A城鎮的居民將往台北工作、建立事業,因為返鄉的成本降低了。亦即,兩者間的活動人口和產業差距反而加劇。難道軌道建設對地方發展是沒有幫助的嗎?當然不是如此,但我們必須思考「交通建設先行」的局限。交通終究是人們為進行活動而有的衍生活動,故並非盲目建設軌道運輸地方就會繁榮、發展;反而可能排擠真正能助益地方發展所需的資源、關注。軌道建設若是沒有配合都市計劃調整,缺乏對都市活動、產業的想像和思考,無非是向大海撒錢。缺乏評估猶如撒錢說到錢,如桃園機捷,每公里成本約22億,尚不包含土地區段徵收的1000多億。軌道建設當然美好,令人陶醉,令人忘記有個東西叫做「本益比」。我也知道京都老店鰻魚飯一定比我自己做菜好吃,且鰻魚肥美有營養;但,我負擔得起嗎?我需要「哪些營養」來維持我進行「哪些活動」?運用我現有和未來將有的資源,如何符合效益地獲取我的所需?公共建設亦同,沒有「研究、評估、而後向大眾說明」的,都要領受撒錢之嫌。
「目標」是甚麼?還是只是「我就要建設」?如果是後者,就直接略過了其他也可能達成目標的方案。公車系統或BRT考慮過了嗎?和軌道建設的益本比相較如何呢?把幾千億更聰明地花費在「運量不足以支撐軌道建設的地區」而改善交通,並非做不到的事情。相反地,台中BRT的直接報銷,而非改善問題、增進品質,不啻可列為近年十大愚蠢事件之一:錢太多、眼光短、政策不連貫、潛在幻想軌道建設的結果。
要知道的是,台灣的大發展時代已經結束了,台灣不需要再多透過軌道建設連帶徵收的新開發區,未開發的都市計劃區合併起來都可以獨立建國了;全台灣計劃區的計劃人口2500萬,實際1800萬,有700萬是每日在我們背後的幽靈。未來的重心,應該放在如何更妥善地整建、更新現有城區,維繫生活文化,深入探討地區發展不同所需,以及更聰明地運用資源。這和規劃範型無關,這和當今自然資源衰減、人類發展階段抵達門檻有關。
京都大學都市社會工學博士生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



汽車工具 台中
機械五金品牌
私人看護
員林美丙證照班
台北就醫陪同
商品上架服務
內湖辦公室出租
聖誕氣氛燈
看房重點
五金工具專賣
汽車過火
台中熱蠟除毛課程
百家樂遊戲
嘉義美甲課程
新竹就醫陪同
辦公室照明燈
AI專利
辦公室照明系統
系統家具工廠直營
屏東居家照護